中文版本
ENGLISH
Loading
  微波凝固术在耳鼻咽喉科手术中的应用
|    作者:维世康    |    更新日期:2010-12-20    |    查看次数:
        微波凝固术在耳鼻咽喉科(门诊)手术中的应用近年来,微波的临床应用普遍受到重视,尤其是利用微波的热效应,使组织内部升温扩展,达到凝固、止血的目的,逐渐形成了微波学科。我们应用微波治疗与硬性鼻内窥镜和纤维喉镜相结合,门诊手术治疗耳鼻咽喉科多种疾病,取得了满意的疗效。现报告如下:
临床资料
        1993年6月—1994年6月,使用微波治疗仪,门诊手术治疗患者168例,其中鼻出血56例,鼻过敏症46例,慢性鼻炎40例,声带小结9例,鼻腔良性肿瘤6例,咽部海绵状血管瘤1例,咽鼓管异常开放症4例,腺样体肥大6例。男性100例,女性68例,年龄5—70岁。
        鼻出血组中,高血压患者10例,出血量较多者25例,出血量为100—600ml;就诊时已向前鼻孔填塞或前后鼻孔填塞无效者11例。鼻过敏症中,季节性发作26例,其中变应性鼻炎16例,血管运动性鼻炎10例,常年性发作20例,其中变应性鼻炎6例,血管运动性鼻炎14例。本组术前均用过抗过敏治疗,轻度改善或无效者36例,行脱敏治疗者10例,均无效,慢性鼻炎组中,肥厚性鼻炎21例,其中10例曾作过鼻甲部分切除或冷冻治疗无效。药物性鼻炎15例,单纯性鼻炎4例。声带小结组中,单侧小结3例,双侧小结6例。鼻腔良性肿瘤组中,鼻中隔及下鼻甲毛细血管瘤4例,鼻中隔乳头状瘤2例。咽鼓管异常开放症组中,单侧病变1例,双侧病变3例。腺样体肥大组中,2例伴有双侧渗出性中耳炎。
        鼻内窥镜下微波凝固术治疗鼻出血
用混有1:1000肾上腺素的1%地卡因棉片鼻腔粘膜麻醉。应用0°或70°硬性鼻内窥镜详细检查鼻腔,确认出血部位。微波输出功率20—40W,使用微波控头,直接凝固出血点,根据出血程度的不同,分1—5次间断凝固,每次时间不超过3秒,术后无需鼻腔填塞。本组56例中:鼻中隔黎氏区出血33例,其中毛细血管扩张15例,动脉性出血18例;鼻中隔中、后出血6例;下鼻道后部出血15例;蝶窦前壁出血2例;均一次凝固止血成功,术后随2—4个月,均无复发。
         鼻内窥镜下鼻内筛前神经微波凝固术治疗鼻过敏症
麻醉方法同鼻出血。患者取坐位,头向后仰,鼻内窥镜下确认鼻丘(该部位为筛前神经鼻孔侧枝发布区),用微波控头直接接触鼻丘部粘膜,使之凝固成黄白色,输出功率为20—30W,间隔凝固,时间3—6秒。双侧鼻丘可同时凝固。术后一周复查,全部患者均感喃嚏、流清涕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。4例患者于术后两周出现1例鼻痒,症状轻度反复,再次行患侧鼻丘微波凝固术后,症状消失。1例手术后二周复发同前,未再治疗。术后观察随访三个月,喷嚏消失或减轻者41例(89%),流清涕消失或减轻45例(98%),鼻堵消失或减轻45例(98%),近期总有效率98%。
        喉纤维镜下声带小结微波凝固术1%地卡因喉粘膜充分麻醉,常规插入纤维喉镜至声门,经纤维喉镱活检孔送入针状微波天线,并接触声带小结凝固至黄白色,输出功率20W,瞬间凝固1—2次。两侧可同时进行手术。术后声嘶无明显加重,术后2周左右声带开头正常。随访2—4个月,发音及局部检查均正常。
        微波凝固治疗咽鼓管异常开放症,本组治疗咽鼓管异常开放症4例7耳。用1%地卡因同侧鼻腔及鼻咽部粘膜麻醉。双侧病变者分二次凝固。输出功率20—40W,采用微波探头和70°鼻内窥镜。微波凝固根据病情决定,较轻者微波凝固部分咽鼓管圆枕,重者将微波控头置于圆枕近咽口处环形凝固,均可达到使咽鼓管咽喉狭窄的目的。术后第二天患者即感到耳鸣,自听过响5耳,鼓膜略有煸动者2耳,但患者无明显其他不适。4例7耳术前后听力检查无变化。
腺样体肥大微波凝固术
        麻醉同咽鼓管异常开放症。患者取坐位,将70°鼻内窥镜置入下鼻道中后部,可看见肥大腺样体自鼻咽部进入后鼻孔,甚至可遮盖咽鼓管咽口。微波输出功率20—40W,微波探头插入腺样体,分2—3点凝固,深度可达1cm,每次3—10秒中,然后将鼻内窥镜置入另一侧鼻腔,同法行微波凝固术。术后一周后,患者自觉鼻阻塞较术前减轻,局部检查,腺样体较术前变小,表现有伪膜附着。术后一个月复查,腺样体基本消失了或明显变小仅局限于鼻咽顶部,6例患者鼻堵塞、流涕等症状均消失。2例腺样体肥大遮盖咽鼓管咽口伴渗出性中耳炎者,术后二周局部检查可看见咽口,听力障碍迅速改善。本组术后无疼痛及听力下降。
鼻内良性肿瘤微波切除术
        麻醉式同鼻出血,在0°或70°鼻内窥镜下,先用探头在肿瘤基底部行切割式凝固,切除肿瘤后,基底部用控头凝固达粘膜下,既要彻底切除肿瘤,又达到止血的目的。输出功率20—40W。本组手术4例鼻腔毛细血管瘤,2例乳头状瘤,术后随3—5个月,均未再复发。
咽海绵状血管瘤微波凝固术
        1例软股背侧巨大海绵状血管瘤,先数次用鱼甘油酸钠实行硬化疗法使瘤体由3×5×4cm缩小到1×2×1.5cm,将纤维喉镜自鼻腔插入,看清软腭背侧血管瘤的位置,导入微波控头,数次凝固血管瘤,输出功率20—40W,术中无出血,术后一个月检查,海绵状血管瘤基本消失。
微波治疗慢性鼻炎
        麻醉同鼻出血,选用适当微波探头,输出功率20—40W,根据病变的程度,在下鼻甲做多点接触凝固,每次凝固时间2—5秒。术后每隔5天左右,清理鼻腔反应膜一次。术后2—3周复查,双下甲反应膜消失,粘膜色泽正常,病人自学通气良好。本组40例中,3例做了单侧下鼻甲补充微波治疗。术后随访6个月,无鼻腔粘连,下鼻甲萎缩合并症。治愈率为100%。
        讨论:"微波凝固术的作用基理是,通过微波所引起的急速的电场变化,使组织中所含水分子高速旋转运动,导致组织自身发热,瞬间达到高温,使组织凝固坏死,从而达到凝固、止血的目的。
        鼻内窥镜下微波治疗鼻出血,具有视野清晰,止血迅速,痛苦小,对鼻腔中后部的止血为显著等特点。微波与激光和电灼不同,激光和电灼的热能传导有一个过程,故对血管的凝结深度不及微波激光直接固化出血点多不能奏效,需先对出血点的周边行环行固化,然后对血管断端固化,所以微波治疗鼻出血优于激光和电灼,更安全,简便,复发率低。尤其是微波与鼻内窥镜的结合,极大地提高了止血的准确性,避免了前、后鼻孔填塞术,动脉结扎术,动脉栓术等。此外微波凝固术可代替传统的粘膜下剥离和瘢痕形成法。对于鼻中隔前部粘膜复出血者,用控头做局部凝固,可深达粘膜下,充分破坏了粘膜下血管网,达到止血的目的。对于鼻中隔黎氏区毛细血管扩张者,先用探头凝固较粗的扩张血管,然后再用探头做割断式凝固达粘膜下,达到割断扩张毛细血管的效果。
        鼻内窥镜下微波凝固筛前神经鼻外侧枝,可同时行双侧,无出血,术后局部反应轻,无嗅觉减退和鼻中隔穿孔之顾虑,本组治疗46例鼻过敏症,其术后临床特点是,喷嚏消失明显,随着时间推移,有增多的趋势,但多数病人在打喷嚏的同时,没有或仅有轻度的清涕,鼻阻塞症状改善明显,本组变庆性鼻炎和血管运动鼻炎的疗效观察,无显著差异术后三个月症状完全消失者29例,其中18例为季节性发作,11例为常年性发作,本方法适用于病史较短,一般不超于2—3年,以喷嚏、流清涕为主,鼻阻塞较轻者,特别适用于季节性发作者。
微波治疗声带小结,需粘膜充分麻醉至声带无活动时,方可行微波凝固术。本方法与激光不同之处在于,微波探头可接触小结凝固,而激光则与小结有一定距离,若不准确,可误伤其周围组织。因而微波治疗声带小结较激光更为准确、安全。
        本组治疗6例腺样体肥大者,均为12—30岁以鼻堵塞或耳聋为主的青少年。微波治疗无出血,痛苦小,术后2—3周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,是治疗腺样体肥大的一种新的尝试。微波治疗鼻腔良性肿凛6例,咽巨大海绵状血管瘤1例。具有术中术后无出血,无需填压止血的特点。慢性鼻炎的手术治疗可行下鼻甲电灼、冷冻及部分切除术,但这些方法分别存在着术中疼痛、出血,术后反应重及术后出血等不足之处,微波凝固术恰好避免了这些缺点,使患者乐于接受治疗。
        总之,我们应用微波凝固术门诊手术治疗耳鼻咽喉科等多种疾病,认为该技术具有操作简单,治疗时间短,痛苦小,术后反应轻等特点,尤其是适用于年幼或年老体弱者,高血压病患者及对手术恐惧者。微波可做为本文及疾病治疗的首选方法。

|   设为首页  |  加入收藏夹   |  网站地图  |  联系我们  |  友情链接